【流著金砂的河】特展
歷史的河‧家鄉的河‧母親的河
謹訂於中華民國 113年5月11日(星期六)11:00-12:00 ,假黃蠟石文化館舉辦【流著金砂的河】特展開幕活動。
敬邀 蒞臨參觀指導
指導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教育處
主辦單位:基隆社區大學
承辦單位:基隆社區大學雞籠學社
協辦單位:見書店
展覽資訊:
- 展出地點:黃蠟石文化館 (暖暖區過港路52號)。
- 展出時間:05/11~08/30 09:00-17:00(星期一休館)。展期為期4個月。
- 經過雞籠學社李正仁老師長時間籌畫,學社幾位老大哥以精巧手作在展區重現流著金砂的基隆河暖暖段及舊八堵橋,希望藉由展出,讓大家重新認識這條家鄉的河母親的河。
- 聽過基隆河淘金故事的人可能不少,但看過當年景象的人應該就不多了。基隆河流域自1349年開始就有產金的傳說,1890年,大批淘金客前來基隆河流域淘金,砂金淘取範圍漸漸擴大,而有後來設置金沙總局規範淘沙。基隆河流域七堵、暖暖區不僅曾是淘金熱區,亦是煤礦產地,礦業發達時期,有多處因應礦業而生的聚落。但隨著礦業沒落後,礦坑紛紛封閉,無論「黑金」或「掏金」熱潮,皆只待成追憶。
- 歷史人文豐厚的基隆河,有其人文產業發展脈絡,基隆河流域不但產金沙且蘊藏有豐富且優質的煤礦,早年也曾發現過砂金,甚至引發淘金熱,這幾年金價飆漲,基隆河畔又再度出現淘金潮,河邊又出現裝備齊全的淘金客。如今黃金、煤礦的開採已經不再,但基隆河曾經的繁華,是帶領我們認識北台灣一條無以取代的軸線。